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版[pdf][400MB]

  • 发布时间:
    2025-09-02 11:34:52
  • 文件大小:
    共计 1 个文件,合计:394.11MB
  • 资源来源:
    夸克网盘夸克网盘
  • 资源售价:
    积分5积分
・本站会员获取资源无需消耗积分。
・获取资源后可以在「个人中心」24 小时内无理由退积分。
为防止资源链接失效,请及时转存文件。
资源详情
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包括《最长的一天:1944诺曼底登陆的英勇与牺牲》《遥远的桥:1944市场花园行动的雄心与遗恨》《最后一役:1945纳粹帝国的末日与悲鸣》,是著名历史作家、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·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,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,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。 作者亲自访问5000余人,并且翻查供词、访问、信件、日记、作战日志以及各级作战史,方才撰写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战史经典之作,并且改变了新闻写作的既定模式。即便后世许多作家撰写更多的相关作品,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战争历史非虚构写作的典范,使得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至今依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经典、无人能超越的畅销著作。 《最长的一天:1944诺曼底登陆的英勇与牺牲》 The Longest Day: The D-Day Story, June 6th, 1944 这不是军事史,而是人的故事,同时也是决定世界命运的24小时,这是从此被人记得的“最长的一天”。 纳粹德国的铁蹄已经踏遍整个欧洲长达三年之久,“大西洋壁垒”从荷兰起至西班牙边界全长2700公里,把纳粹的统治和自由的欧洲与西方相隔开来。艾森豪威尔带领12国盟军的16万名士兵、1万架飞机、5千艘海军舰艇,已经在英伦三岛蓄势待发了很久。该是时候反攻回去了。1944年的6月,这支巨大的武力——自由世界的青年,以及自由世界的资源——横渡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,去登陆法国诺曼底,准备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马、地雷、碉堡、火炮阵地精心打造的坚固防线。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,也是二战重大转折点的关键时刻。《最长的一日》故事精彩、情节扣人心弦。从前线单兵的刻骨回忆:伞兵的惊险夜降、部队的冒死登岸;到将领的领导指挥:艾森豪威尔的紧张到从容、隆美尔的轻松到紧绷,完整刻划一场战役不同面向的场面与环节。宛如小说情节的纪事文学,叙述个人在面对恐惧、无助的情境,如何克服、坚持,最后换得胜利与荣誉的故事。 诺曼底登陆开启了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重要一役,“霸王行动”让诺曼底这个日后成为历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迹。海滩上、空降场、天空中,到处都有惊险的故事上演。这些不为征服任何土地,不为任何野心而战的年轻自由战士,今日有者长眠于俯视滩头的墓地,有者带着感恩的心慢慢凋零。本书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历史,80多年过去了,当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于文字之间。 作者科尼利厄斯·瑞恩经过两年时间,在《读者文摘》的协助之下,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广告宣传,征集1150人的书面考证,亲自访问超过172人,并且翻查供词、访问、信件、日记、作战日志以及团级作战史,方才撰写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战史经典之作,并且改变了新闻写作的既定模式。即便后世许多作家撰写更多的相关作品,但科尼利厄斯·瑞恩所奠定的战争历史非虚构写作的典范,使得本书至今依然是诺曼底登陆最经典、无人能超越的畅销著作。 《遥远的桥:1944市场花园行动的雄心与遗恨》 A Bridge Too Far: The True Story of the Battle of Arnhem 波澜壮阔开场,最后以悲剧收场,我们再也无法承受另一次蒙哥马利式的成功了。 诺曼底登陆让不可一世的纳粹第三帝国惊慌了!欧洲东西两线急速往德国本土后撤,纳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巴黎的解放、比利时的光复,“第三帝国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”,至少当时的人们都这么想。尤其是喜欢跳舞的荷兰民众更是暗地里欢庆鼓舞,偷偷买了代表荷兰的橘色旗帜,准备迎接盟军入城。然而,引颈企盼却不见盟军出现,抵抗组织跟老百姓都着急了起来,怎么回事了吗? 盟军进攻速度太快,战线一下子拉得太长,从诺曼底滩头一直拉过来比利时的补给线,开始让后勤补给作业显得吃力,攻势不得不停歇了。盟军必须打开一个更接近战线的深水港,同时还要拟定新的作战计划,务必让纳粹德国“一枪毙命”。盟军打算利用这个机会,把在诺曼底作战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战,再次在这里运用。 这是一场规模前所未有,将来也不会再见识到的最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。一场动用5000多架各型飞机和2500架滑翔机的战役,真的可以把德军给赶回老家?盟军就可以渡过德国的莱茵河,直指第三帝国的核心——柏林? 这时,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,“交给我!”一场结合地面装甲与空降部队的庞大行动就此诞生。人们仅花了八天的时间准备“市场—花园行动”,征集全欧洲可用的物资与战力。美国著名的第82和第101空降师将以同盟协力的方式,支持这场注定要在历史上留名的战役。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错过诺曼底、功名同样显赫的“红魔鬼”英军第1空降师身上。 约4万名空降部队负责占领5座贯穿从埃因霍温、松村、格拉福、奈梅亨,一直到最终目标阿纳姆的关键桥梁。一旦得手,装甲部队快速冲向莱茵河畔,盟军将直指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区。“圣诞节之前战争就可以结束”的想法随之不胫而走。人们跃跃欲试,普遍认为德军中只剩下“老人与小孩”,不足畏惧,却将走入德军装甲部队的虎口而不自知。 面对要快速恢复攻势的压力,盟军各方都有未尽完善的安排与举措,最后都造成失败的因素。情报的误判、无线电装备的缺陷、空降场的选择,不采纳在地荷兰人的情报,再加上天气等问题层出不穷。纵然如此,“市场—花园行动”却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马利口中“90%完成率”的作战行动。第1空降师为此付出了几近全灭的8000人伤亡、失踪与俘虏的代价。怎么会这样呢? 《遥远的桥》叙述了盟军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败,他们想站在德国最后一道屏障——莱茵河前,对着希特勒咒骂的愿望可能还要再等一等了。 《最后一役:1945纳粹帝国的末日与悲鸣》 The Last Battle: The Final Days of the Nazi Germany 希特勒与他的第三帝国正要走向灭亡,纳粹倒台只是时间问题,但这是柏林市民最黑暗的时刻。 第三帝国的最后日子开始倒数!放眼望去,东西两线的战火皆快速往首都——柏林挺进。战略轰炸使得希特勒一度感到骄傲的帝都变成断垣残壁,柏林开始在颤抖,战火已经来到家园门前了。 帝都之中人们惴惴不安,每个人都有自己担心的理由。平民百姓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。潜藏了整个战争时期的犹太人担心会泄漏行踪,同盟国潜伏的间谍深怕盖世太保找上门,老百姓害怕自己被征召上前线去抵挡钢铁洪流。战争不再是新闻的内容,它已经成为柏林人生活的日常。 躲在总理府地堡的希特勒,开始胡乱指挥根本不存在的部队。前线吃紧的消息永远都会被他训斥是部下贪生怕死的理由。歇斯底里的怒骂将领变成司空见惯的场景,可是这一切无助于挽救国家的命运。亡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,包括希特勒的生命也是如此。 同盟国开始为战后的占领作政治准备。很难想象原本还有共同目标的盟友,已经分成两个阵营,彼此都在为各自的未来势力范围开始你争我夺。英美作为长年有共同利益的盟友,他们试图掌握更多的主导性。觊觎欧洲许久的斯大林不会放任战后局势在自己的掌握之外。两大阵营的明争暗斗始于由谁先夺得柏林开始,冷战的暗潮汹涌比起一般的认知开始得更早。东、西两线竞相攻向欧战的最后战利品,谁夺得了柏林,谁就能在欧陆呼风唤雨。真的是如此吗? 科尼利厄斯·瑞恩在冷战时期来到柏林,游走在东、西方两大阵营间,挖掘出当时还不为人知的秘密。《最后一役》是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中最为高潮迭起的一部作品,最能凸显作者整理与分析资料之高明,是非虚构写作的经典代表巨作。写作当时还处于风雨飘摇的柏林,如今读起来,依然令人不胜唏嘘,深感造化弄人。 科尼利厄斯·瑞恩(Cornelius Ryan) 美国著名历史作家,二战时期杰出的战地记者。 他曾随同美国第8、第9航空队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,亲历了诺曼底登陆,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,直至攻克柏林。欧洲战事结束后,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。1947年,加入《时代》周刊,随后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研究写作,力图再现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。 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的出版使瑞恩享誉全球,他先后被授予克里斯托弗奖、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以及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。《时代》周刊盛赞,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体验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,完成了普通作家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 为了纪念他在新闻和历史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,美国设立了“科尼利厄斯·瑞恩奖”,表彰在国际议题上杰出的非虚构写作作者,以此致敬这位“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”。
📢 以下文件由夸克网盘用户[敏捷*金鱼]于2025-06-05分享(只展示部分的文件和文件夹)
全部文件394.11MB
《二战史诗三部曲》[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版].zip394.11MB
网站声明:
1. 该网盘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要您自行判断,点击下载地址直接跳转到网盘官方页面。本站链接通过程序自动收集互联网公开分享链接,本站不储存、复制、传播任何网盘文件,也不提供下载服务。
2. 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坚决杜绝一切违规不良信息,如您发现任何涉嫌违规的网盘信息,请立即向网盘官方网站举报,并及时反馈给我们进行屏蔽删除。
3. 本站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,如有网盘链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向网盘官方网站举报,并参见本站《版权说明》提供书面材料联系我们屏蔽删改。
资源评论 AUP主 M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