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帝国的切口》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(1832-1914).azw3

  • 发布时间:
    2025-07-07 12:14:26
  • 文件大小:
    共计 1 个文件,合计:79.23MB
  • 资源来源:
    城通网盘城通网盘
  • 资源售价:
    积分5积分
・本站会员获取资源无需消耗积分。
・获取资源后可以在「个人中心」24 小时内无理由退积分。
为防止资源链接失效,请及时转存文件。
资源详情
重返清末80年激荡岁月 以通商口岸切入近代中国风云变迁 透过在华洋人的视角看历史,将中国史置于世界史视野下。 本书主要从洋人的动机、心理等角度来观察清末这段历史,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本土记录的独特视角。既不是费正清“冲击—回应”的延伸,也不是柯文“中国中心观”的后续,它更像是对这两种范式的补遗。更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史视野之下,考察列强瓜分世界狂潮中,中国近代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,有着怎样的意义。 林赛、律劳卑、巴夏礼、李泰国、马嘉理、赫德、李度,这些贯穿中国近代史始末的人物笔下的清末是什么样的?从中可以了解西方人眼中的清末中国,以及他们发动一系列挑衅、战争的各种行为逻辑和心理动机。 ①大量第一手资料,从国家层面到个人野心,面面俱到。 本书的论据都是当时在华洋人的日记、与亲人的书信、留存的报刊及档案等。不仅展示了西方列强在国家层面企图从中国获得什么,也细致描写了鼓动侵华的战争贩子个人的政治野心。这是以往近代史读物中不多见的。 林赛在1840 年进入国会,立志为自己发声。渣甸则是另一名鼓吹者,马地臣也于1843 年进入国会。他们不再满足于印刷小册子和各种刊物、会见英国政治家、在三角洲游说义律采取行动,他们想在议院里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,在英国—大英帝国的中心,提出他们对中国的关心和要求。对于一心追逐名利的商人来说,选择这条路并不算稀奇,但是他们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借此在关键时刻对当局施加影响力,而非纯粹地追求自身地位。 ②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,生动还原历史细节,可读性强。 没有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宏大的叙事,本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、丰富的细节,以小见大,直观地呈现当时社会和人物的真实面貌。 张之喜9岁的弟弟“五儿”失踪了……他来到领事馆,“携带长矛一杆”,提出如果愿意释放弟弟,他将会拐带另一个男童作为替代。……你或许会问,外国人拐带五儿,究竟想干什么?张之喜肯定会告诉你,他们打算挖出五儿的眼珠。人人都知道,这是外国人干的勾当——他们挖出中国人的眼珠,用来制作药物,他们还挖出中国人的心脏充当同样的用途。 类似的事件如何一层一层扩大范围,在通商口岸引起更大的冲突,并最终导致战争,本书中有着生动的记录和描述。 本书从1832年英国通过鸦片贸易逐渐侵蚀清末中国开始,叙述了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。当时,清政府关闭国门,与西方仅保持了极少的贸易。英国通过鸦片贸易、发动战争,使得东西方的平衡被打破。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打开国门,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,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。本书以小见大,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,展示了租界、通商口岸、海关,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。需要说明的是,本书的主要观察视角来自当时在华洋人的书信、日记、档案,以及主办的报刊等,可以说是通过洋人的视角来揣测、分析西方列强的种种行为动机和逻辑,是非常难得的阅读观察视角。 《帝国的切口》 作者简介:
📢 以下文件由城通网盘用户[king****@]于2025-02-13分享(只展示部分的文件和文件夹)
全部文件79.23MB
《帝国的切口》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(1832-1914).azw379.23MB
网站声明:
1. 该网盘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要您自行判断,点击下载地址直接跳转到网盘官方页面。本站链接通过程序自动收集互联网公开分享链接,本站不储存、复制、传播任何网盘文件,也不提供下载服务。
2. 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坚决杜绝一切违规不良信息,如您发现任何涉嫌违规的网盘信息,请立即向网盘官方网站举报,并及时反馈给我们进行屏蔽删除。
3. 本站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,如有网盘链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向网盘官方网站举报,并参见本站《版权说明》提供书面材料联系我们屏蔽删改。
资源评论 AUP主 M管理员